• <tt id="mc5h7"></tt>

    <source id="mc5h7"><sub id="mc5h7"><tr id="mc5h7"></tr></sub></source>
      <tt id="mc5h7"></tt>
      <i id="mc5h7"></i>
      <b id="mc5h7"><wbr id="mc5h7"><ins id="mc5h7"></ins></wbr></b>
      <b id="mc5h7"><wbr id="mc5h7"><input id="mc5h7"></input></wbr></b>
        <u id="mc5h7"><track id="mc5h7"></track></u>
        <video id="mc5h7"></video><b id="mc5h7"></b>
      1. 第3期:河南省登封市袁橋村


        今年3月,1336個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。至此,我國已有8155個傳統村落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,保護了53.9萬棟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,傳承發展了4789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,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、內容和價值最豐富、保護最完整、活態傳承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。

        中國之聲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特別策劃《中國傳統村落》,在鄉村里看見中國,在鄉音里解開鄉愁。

        袁橋村全景

        河南登封市大金店鎮袁橋村,地處嵩山世界地質公園,距禪宗祖庭少林寺約20公里,整個村子坐北面南,背靠少室山、南臨潁河畔,成“金龜探水”之勢。據袁橋村《袁氏家譜》記載,明洪武年間,袁氏先祖袁克誠帶領妻子兒女全家11口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居到登封。袁氏族人耕讀傳家,至今已經在這里繁衍生息了25代人,明清至今“代代有遺存,朝朝有記載,處處有故事”,是有近600年歷史、保存比較完整的整建制古村落。


        袁橋村寨門樓

        袁橋村袁氏22世孫袁振東:袁橋村前有條水溝,為了出行方便,袁氏先人們建了一座木質橋,后來又用石板壘起一座更堅固的石橋?!霸瑯颉钡拿忠灿纱硕鴣?。

        袁橋村的寨墻最早是清朝咸豐年間袁橋十六世子孫袁夢松,為保護鄉民出資修筑建成的土寨墻,由于“土層厚、打頭重”而聞名登封,全長大約800米,現在遺留有兩處,合起來100米左右?,F如今的寨墻是在保存下來的幾段土寨墻的基礎上,用老青磚、老石條采用“修舊如舊”的方法修復而成,形狀和長度都保持了原來的樣子,分別在東南、東北和西南設3個寨門。

        袁橋村的舊寨墻

        袁橋村修葺一新的牛王廟

        袁橋村牛王廟,最早建于明朝萬歷年間,廟里供奉的正神是牛王爺,他是潁河的鎮河神,

        牛王廟的左手旁就是由袁橋村祠堂改建的村史館,門前的一對石像為“瑞獸”甪端

        袁橋村村民、村史館講解員鄭素萍:現在的袁氏宗祠是2018年的時候在原址上復建的,是一個兩進四合院,里面展示了清朝五品官員胸前佩戴的朝珠、頂戴花翎、頂戴珠、誥命夫人的金鳳冠,還有清朝時期的《袁氏家譜》、手抄本醫書等書籍。


        袁橋村村民、村史館講解員鄭素萍:從古到今,袁橋人多有慈善的義舉。明清時期多次大旱,袁橋人袁紹衣扶賑救濟,感動省城,題匾額“功在會垣”;他的兒子袁又安將借據、欠條當眾焚燒,獲贈匾額“焚劵高誼”。袁橋村袁氏十四世的袁宗舉,在村里首創私塾學堂,德高望重、桃李滿天下,清嘉慶六年被賜予匾額“名重六堂”,這也是袁橋村現存最古老的一塊匾額?!傲谩敝傅氖乔逭略O的6個教育機構,就設在國子監里面。明清時期,袁橋村培養出的貢生、廩生、庠生和出仕做官的人達到56位。


        袁橋村現存的私塾學院為兩排三進四合院


        當年的私塾學院如今已變成研學課堂


        私塾學院墻外的六堂巷,巷子口是一棵高大的椿樹



        私塾學院三進院后門照壁上精美的磚雕,一面刻著蝙蝠、吉象(祥)、貔貅、鰱魚,另一面是雅人四好“琴棋書畫”。



        袁橋村明清時期的古民居,屬于傳統的北方“四合院建筑”,保留下來的有一百多間,是登封現存最多、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,到現在為止有300多年的歷史了。

        避難樓窗口墻體足有一米厚

        村子西區有三排一進四的四合院,其中東路二進院有一座三層的青磚碉樓,是有440年的歷史“明朝避難樓”。明朝萬歷年間,由袁氏七世孫、文思院太史袁國臣組織修蓋,通高15米左右,占地約60平方米,地上共3層,每層由底向上砌磚微內收,下層磚砌墻厚約1米,地下設有暗道,直通寨墻外面。

        地道通向避難樓的階梯十分陡峭

        袁橋村袁氏19世孫袁金彪:避難樓的窗戶是生鐵鑄的,正門是個拱券門,不到80公分寬,門上裹著鐵葉子,釘著鐵釘子。

        三層避難樓外觀

        袁橋村袁氏22世孫袁振東:一來防御刀槍,二來防火,上邊還有灑水孔。進門是個磚結構的拱頂,比較防火防刀槍,拱頂東北角有個放梯子上二樓的洞,人上去了之后,把梯子抽入到二樓,把門封死,易守難攻。二樓東廂有一把梯子,從二樓下到一樓,再從地道里邊逃生。在中路院第三進院上房的東北角,有衣柜作為隱蔽口,進入地道與避難樓一層東南角的地道口互通。



        袁橋村袁氏19世孫袁金彪:有傳聞說,避難樓修成后,剩下的大筆銀子被埋在了避難樓“一箭之地”,但這“一箭之地”到底是一支箭那么長,還是射出去一箭的距離,是往南射了還是往北射了,往東射了往西射了,現在沒人說得清楚,就成了個謎。經過這幾百年的修房蓋屋,沒有挖出來過。

        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呂宏軍:袁橋村保存的明清建筑數量多,民居形式保存得也比較完整,三處四進院是最有代表性的。一般來說,在豫西農村,兩進院的民居相對來說比較多一點,成片的四進院是非常罕見的。另外,到目前為止,整個豫西還沒有一個和袁橋村避難樓完全相同的。不僅僅是具有我們通常說的避難的功能,而且它還挖得有地道,在危急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地道的方式出逃,具有雙重的功能。袁橋村的古民居以及袁橋村所傳承的民俗文化、古建文化、孝賢文化,可以說不僅僅是登封,也是我們整個河南的一個典型的代表,為我們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古建文化、孝賢文化起到了一個引領和示范的作用。


        監制丨高巖

        策劃丨郭靜 李謙

        記者丨總臺記者 王澤華 田萌 河南臺記者 夏凊 劉佳 張宇鵬 黃欣 鄭州臺記者 張鄧乾

        編輯丨程穗兒

        新媒體編輯丨李瑞
        黄片在线免费观看AV_老熟妇乱子伦在线播放_丰满少妇愉情中文高清字幕_啊舒服快啊啊亚洲无码视频_亚洲人成网站77